提起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不少人会记得日本曾发生过的“水俣病”环境污染事件。“水俣病”正是由甲基汞所引发的中毒。
在工业生产领域,汞及其化合物用途较广。我们日常所用的节能灯、体温计等,都离不开汞。但汞及其化合物毒性极高,极易引起中毒,尤其是甲基汞中毒后会对身体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
2011年,浙江省曾对全省汞污染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全省共有汞污染排放源275家,覆盖了33个县(市、区),涉及电光源、电池、体温计、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和铅锌冶炼5个行业。电光源生产企业共有263家,占总数的95.6%。2010年,全省实际用汞量为57843千克,其中进入产品50373千克,生产过程回收1528千克,进入固废5718千克,另有263.4千克汞通过废气和废水排入环境。其中,废气中排放262.7千克,占总量的99.7%,而电光源生产企业排放量就占近2/3。
■重点整治电光源生产行业
为彻底解决部分涉汞行业污染防治设施落后、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浙江省环保厅会同省经信委组织开展了涉汞行业整治,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水平。
根据涉汞行业单一、区域集中的特点,浙江省明确电光源生产行业为此次污染整治的重点,提出了49条整治验收标准,并确定了包括杭州临安市、嘉兴海宁市、绍兴市滨海新城3个重点区域、109家企业在内的重点污染源清单,确保到2015年,全省所有电光源企业将按统一标准完成整治验收,企业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全省废水、废气中汞排放总量在2007年污染源普查数据基础上削减30%以上。
根据“淘汰一批、提升一批、搬迁一批”的整治总体思路,此次出台的《方案》对电光源生产行业提出了优化区域布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强化污染防治、提升监管水平五大主要任务。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浙江省提出了全面淘汰单位产值汞排放量大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电光源企业、全面禁止使用液汞(高压汞等特殊种类除外)、电光源产品中的汞含量要达到环境标志产品技术等要求。
在污染防治方面,重点加强了含汞废气、含汞固废这两类对环境潜在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处置。
此外,《方案》还要求各地认真排查使用汞试剂和含汞原料的工业企业,对其他涉汞行业提出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汞使用量、加强污染防治、做好整治验收等要求。
■倒逼行业转型升级
浙江省环保厅污防处处长喻志钢告诉记者,与以往相比,此次整治将倒逼行业转型升级,消除汞污染安全隐患。
位于杭州城西的临安市,是全省节能灯产业的一个主要集聚地。经过20年的发展,全市共有202家节能灯企业。2012年,临安市80家规模企业工业销售总产值达63.54亿元。
随着节能灯行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来,临安市先后开展了节能灯行业汞废气排放收集治理、固体废物等治理。
2011年,临安市再次开展节能灯行业整治。通过完善环保审批手续、淘汰落后设施设备、深化废水废气治理、规范含汞废物处置等整治,到2012年12月底,全市共有38家节能灯企业被关停,22家停产治理。
然而,临安市环境执法人员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全面禁止使用液汞仍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企业在验收过程中使用固汞通过验收,而在平时,部分产品仍使用液汞以提高产品质量。根据浙江省新出台的《方案》,临安市将对照新的整治标准以及上一轮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新的整治提升工作。
喻志钢说,此次《方案》中特别提出建立健全浙江省涉汞企业环保长效管理办法,从加强排污监管、强化环境监测、规范信息管理、加强抽查监管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通过行业整治提升,浙江省预计将淘汰30.7%的低、小、散涉汞企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整个涉汞行业汞排放量预计将减少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