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红线是生态安全的底线。长期的发展使我国生态保护用地越来越少,很多保护区被蚕食。有的地方在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建别墅,有的地方在饮用水源区内非法排污。如果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生态环境就将继续遭受破坏,国家生态安全就将受到威胁。
生态红线是公众健康的底线。无论小康社会还是美丽中国建设,好的生态环境都是基础条件。无论幸福感还是中国梦,缺了健康都无从谈起。然而现实中,水污染事件层出不穷,重污染天气频频出现。如果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就无法有效保护水源涵养地、生态屏障区、生态脆弱区,就无法让公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
生态红线是可持续发展的底线。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看眼前,还要看长远。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有利于提升环境承载力,发挥自然修复力,为发展预留更多的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考虑当代人,更要考虑子孙后代。牺牲环境求发展是饮鸩止渴,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则功在千秋。
生态红线,重点是划定。马路上设置红绿灯可以让人们各行其道,但如果设置得不科学、不合理,反而会影响交通。生态红线的划定,必须考虑科学性、全局性和长期性。
红线划定要讲科学。红线划定的区域过小,达不到保护的效果。划定的区域过大,不利于地方对区域发展的规划。必须从全国和地方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红线划定要谋长远。生态红线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旦划定,不容更改。红线划定必须带着长远的眼光,谋划区域的长久发展。
红线划定要有重点。一是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对尚未遭受严重破坏的大江大河水系要进行抢救性保护。二是划定生态脆弱区红线,对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等要进行针对性保护。三是划定生物多样性保育区红线。一些地区过度开发会危及物种安全,要对这样的地区进行最严格的保护。
各地除了完成国家红线划定区域的保护工作,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定本地生态红线。当前,国家层面正在积极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地方层面也做了很多有益探索,既要完成规定动作,又要完成自选动作。如湖北省出台了主体功能区规划,超过45%的国土列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不考核GDP。江苏省划定了本地区的生态红线,要求生态功能区面积不得低于国土面积的20%。
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对地方来说是一次挑战,考验其是否有摒弃粗放型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决心和勇气;也是一次机遇,谁能把这项工作完成好,谁能做到严守红线,谁就能抢占绿色发展的制高点。
生态红线,难点是执行。体育比赛有黄牌、红牌之分,生态保护只有红线没有黄线,一旦划定,必须严守。
当前,一些地方认为红线是限制经济发展的障碍线,对生态红线有抵触心理。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利益大搞开发,甚至要缩小生态保护面积。这些想法和做法都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严守生态红线,刻不容缓。
严守红线需要提高地方领导干部认识。为何要守?因为贵重。生态价值比一时的经济增长更贵重。如果地方官员不改变原有的价值观,认识不到生态的价值,生态红线就无人愿守、无人真守。因此,必须尽快让地方政府认识到生态红线的重要性,正确认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只有如此,地方官员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推进这项工作。
严守红线需要完善制度设计。如何做到不守不行?那就要追究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当下,要尽快制定各项政策,完善制度体系,让地方政府不敢不守,使生态红线的作用真正显现出来。
没什么都不能没底线,动什么都别动红线。守住生态红线,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就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