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咨询热线
13505181093
销售咨询手机
029-86747156
信息分类
最新资讯
热门阅读
联系我们
  • 029-86747156
  • 李经理
  • 13505181093
  • dvhb@163.com
  • http://www.keyuan888.com
  • 西安高新区锦业路锦业时代A3-307室
首 页  >   新闻中心
分享到:
节约资源重大战略需要通过什么途径
文章来源:陕西珂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更新时间:2013-06-20   阅读:641

  焦点关注 节约资源重大战略需要通过什么途径
  关键思路 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关键在于促进资源的节约,杜绝资源的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


  记者:我国走向节约型社会,实现节约资源重大战略需通过哪些途径?

 

  郭强:根据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其关键在于促进资源节约,杜绝资源浪费,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


  第一,确立实现节约资源重大战略的科学理念。


  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要将这个基本国策的要求和理念具体化,把节约资源作为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


  能源资源节约战略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是,用节约的思路解决能源资源的所有问题。二是,在资源能源节约的整体体系中以节能为核心,但是不能把节能等同于所有资源的节约。节约的重点领域除了包括节能之外,还有节水、节地、节材等内容。三是,能源资源节约战略具有两大特性:优先性,就是把节约放在能源资源战略的首要地位;长期性,只要有能源资源问题就必须贯彻节约战略。四是,节约战略实施强调对能源资源的合理使用。


  第二,建立以节约制度规范系统为核心的节约文化体系。


  建立以节约制度规范系统为核心的节约文化体系。节约文化的建设核心在于节约规则(规范)的明晰和推广。要制定节约政策法规,设立能源消耗标准、节约考核奖惩制度等。

  组成节约制度规范系统的内容体系。从宏观层面讲,主要是对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的制度;从微观层面讲,主要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和规定。为形成促进社会节约的体制和机制,政府需要建立许多制度和机制,如对资源性产业实行公平准入,突出资源效率指标和最低技术标准等。


  建设资源节约的习俗体系。要建立节约型文化,树立节约资源的社会意识与社会风气。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


  第三,实现节约资源重大战略的法规保证途径。


  依法强制节能,合理用能。加快建立和完善以节约能源法为核心,配套法规、标准相协调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节能法。抓紧制定配套法规,如建立和完善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强制淘汰制度等。


  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研究制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各地区抓紧研究制订本地区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


  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


  第四,实现节约资源重大战略的经济政策途径。


  建立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体系。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研究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炭价格成本构成机制。推进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办法。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利用余热余压、煤矸石等发电。合理调整各类用水价格,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制定支持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等开发利用的价格政策。


  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各级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等。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进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实行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改进计征方式。研究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


  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研究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


  第五,实现节约资源重大战略的技术创新途径。


  在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的时候,要把节能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支持开发高效节能工艺、机组和产品,优先支持采用自主知识产权解决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示范项目。


  加快企业节能的技术改造,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尽快形成稳定、可靠的节能工程技术能力。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培育一批有实力、竞争力强的节能服务企业,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