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
环保资讯 |
要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长效管理,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和深度,提高全民知晓率和操作能力。加大媒体和社区宣传力度,将重心转移到分类方法和操作指导上,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知晓深度和正确实践操作能力,并根据不同知晓程度,决定不同宣传频率和有效持续时间。提高对电视宣传公益片的投入,以电视为媒介,将垃圾细分方法及操作步骤用简单通俗的方式持续、不间断宣传。社区管理者和分类指导员应增加宣传的互动性、持续性,将发放资料、现场指导、入户指导等结合,使公众亲身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此外,学校应增加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等环保课程,引导孩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并以“小手拉大手”模式,促进成人垃圾分类意识提升。
社区探索多种促进机制,适当增加激励或惩罚措施。分阶段实施激励和惩罚措施,采用垃圾排放计量收费、厨余垃圾按量退费、分类积分换物、垃圾不落地等多形式激励机制。因地因时制宜,考虑是否增加惩罚措施,如公布分类黑榜、混合垃圾加倍收费、强制参加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课程等。此外,在社区管理中应采用激励和惩罚措施,对优秀的监管者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
制定定时定点投放制,建立长期持续监管措施。日本、瑞士、德国等国已实行定时定点进行垃圾投放。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定时定点投放制,将指导和监督融于社区分类管理中,投放时进行现场指导,督促居民自觉进行分类。
构建垃圾分类软硬评价指标体系,将垃圾分类纳入管理考核。目前的社区垃圾分类收集考核主要在分类设施完好率等硬件指标上。对垃圾分类收集的软件建设也应重视,应构建一个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意识评价在内的垃圾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将垃圾分类纳入社区管理者的日常工作考核中。
逐步完善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推进分类工作信息平台建设。在垃圾分类试点社区,增加信息公开提示牌,让居民了解垃圾运输方式、去向及处理方式。政府部门应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公开信息平台,定期公布生活垃圾分类目前出台的措施和办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社区检查情况等信息。
由单一末端处理向系统管理转变,加大源头减量资金投入。垃圾分类与包装减量、净菜进城、旧货交易、废品回收和文明点餐并重,加大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资金投入。搭建社区与回收企业、民间组织、学校社团联系桥梁,鼓励企业、NGO和学校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