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资讯 |
长期以来围绕广州垃圾处理的诸多质疑,只见企业惜字如金的解释,很少见到官方的公开回应。
以备受关注的“垃圾处理行业是否暴利”这一问题为例,广环投自称是“保本微利”,而同样经营垃圾处理的万绿达集团董事长李远峰却在今年广州市两会上抱怨广州垃圾处理被广日集团这家国企所垄断,“民企一点垃圾都拿不到”——试问,如果垃圾处理只是“保本微利”的行业,民企老板有必要专门到两会上吐槽,想削尖脑袋进入垃圾处理行业吗?
一个行业是否“保本微利”,可能与行业性质有关,也可能与企业经营不善相关。所以,在广环投过去五年多的经营业绩从未向公众公开的情况下,由其单方宣称“保本微利”甚是可疑。
可惜,对于这样一个经营能力存疑的国有企业,广州似乎铁了心地要帮扶它。根据早前曝光的“124号文”,广州市将重组固体废弃物处理投资主体,通过“先吸收合并,后增资扩股”的方式重组广环投,力争用三五年,将其打造成为低碳环保、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可持续发展的国有控股大型环保产业集团,然后酝酿上市;升级版的广环投也不再只做广州市场,而是把目光瞄准全国垃圾市场。
不过,扶持这样一家企业并非易事,根据已公开的“广日21号文”,广环投向政府要钱、要资产的胃口实在不小,包括:从今年起至2017年,财政共向其注入资金32.5亿元,同时无偿划拨白云湖、番禺会江等地块给它,预计收益107.8亿元;广州市城管委大楼、户外广告拍卖收益等作价9.8亿元也要收入其囊中……
将如此多的优质资源和财政资金通通给予广环投,这是推动广州垃圾处理的最好方法吗?如果都是纳税人掏钱埋单,又何必非你广环投一家不可呢?广环投吃定政府,这背后有何玄机?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广环投暂时没有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经验,但李坑焚烧项目一期2015年到期后,运营权却有可能移交给广环投。虽然广环投有意聘请相关资质人士以获得技术支撑,但有关部门做出这样削足适履的决定还是让人不免怀疑:广州的垃圾处理非广环投不可,原因何在?
必须指出的是,对于近年来广州垃圾处理问题的质疑,企业两次单方面的解释非但没能有效回答公众的疑问,反而激起了更多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任由企业单方面自说自话已严重损害相关部门的公信力。广州的垃圾处理行业亟须一份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报告,如果报告证实垃圾处理果真是“保本微利”的行业,那么纳税人或许要致敬广环投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国企;如果不是“保本微利”,而明明是暴利,或者是竞争不充分导致的“保本微利”,那么对于广环投这种捡便宜还卖乖的狮子大开口行为就要深表不齿。
更有必要明确的是,无论垃圾行业是暴利还是微利,都没有理由依靠行政垄断特许经营。无论是从国务院放开垃圾处理行业的文件出发,还是广州打破民资玻璃门的举措来看,放开垃圾处理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既是民企所盼,也是公众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