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资讯 |
随着人口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区内河及相关水体的环境状况越来越差。据报道,我国城市河道大约有5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关部门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实施了包括引流、截污、清淤等一系列整治措施,但是随着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不断增加,污水处理率如果未能同步增长,将迫使城市内河接纳污染的负荷越来越大,大多数河段淤积严重,水流不畅,纳污容量越来越小,内河水质普遍越来越差,将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因此开展城市河道水体进行治理修复,是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
“十二五”期间,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由“污染防治”到“污染防治加生态修复”,这是流域污染防治理念上的大变化。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今年年初曾指出,我国还需按照“一湖一策、一河一策”的思路,凝练出流域治理的整装成套技术,探索水污染治理的模式和创新机制;构建产业技术的创新战略联盟,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结合,推进专项成果的推广应用。
目前,全国各地正积极开展城市水体修复治理工作,改善城市流域水体,加强防汛能力。今年4月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指出,北京计划通过采取现有污水处理厂深度挖潜和在城乡接合部重点村庄、居民小区及河道干支流重点排污口建设临时治污工程等措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9万立方米/日,初步改善城区河道水环境质量。重点对清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等河道内垃圾、漂浮物等进行打捞、清理。
6月初,三年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确定的34条中小河道全部完成清淤清障。日前,佛山市召开水环境治理工作督办现场会宣布,到2015年底,全市主要河涌水体将全部消除劣Ⅴ类水体,未来几年,佛山市将积极实施内河涌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等七大工程,共计271个项目,总投资约128.6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