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未来该如何有效应对农村水污染?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看来,这个问题主要源于农业生产、饲养业和生活排放的粪尿和垃圾。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应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据《瞭望》今年的报道,有数据显示我国单位面积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不久前,农业部出台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说明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 钱易:污水排放“源分离”模式适合我国农村
目前,欧洲在推动厨房、厕所改造,以实现污水排放的源分离。通过源分离,可以将家庭产生的废水分成三种:
一种叫灰水,即洗漱、洗菜用过的水,通过收集处理后用来冲马桶。
第二种叫黄水,即冲小便的水,其中含有氮、磷、钾等,可直接送去灌溉。
第三种叫黑水,即冲大便的水,其中有机污染物含量高,可用来进行微生物发酵回收沼气能源。钱院士认为,欧洲的这种模式是适合我国农村的。
她谈到:“农村污水治理要跳出污水处理的范畴,也就是说,不单单考虑污水治理,而应与畜禽粪便处理、秸秆利用等相结合,把废物转化为能源,在解决污染问题的同时,解决农村的能源与肥源问题。”
此外,针对餐厨垃圾,国内已经有企业在进行回收利用,通过技术处理将其转化为三样产品:工业润滑油、沼气能源和有机肥。钱院士认为,这一技术已经做得非常好,在城市和农村都有利用的空间。
钱院士强调,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和水污染治理过程中,一定要立足农村实际,不能原封不动地套用城市模式。例如,农村居民居住地分散,如果照搬城市来铺设下水管道、污水管道,必将造成很大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