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经济增长,注定要以牺牲几代人的生活质量作为代价? 莫非13亿中国人,注定无法穿越眼前这厚厚的“生态墙”?
这是我们的环境压力——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占18%,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受污染的耕地高达上千万公顷,1.9 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这是我们的资源瓶颈——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57%,2/3 的城市缺水,年均缺水量多达536 亿吨,耕地逼近18 亿亩红线。
这是我们的消耗排放—— 到2011 年,中国已连续3 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两亿辆,比1980 年增加30倍,尾气排放总量增加14 倍。煤炭消费34.25 亿吨,占能源消费总量近七成,而且仍在以年均10% 的速度增长。
“ 中国的环境压力比任何国家都大,环境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比任何国家都困难。”这样的结论,不是来自某个危言耸听的环保组织,而是来自国务院授权开展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中国的环境质量仍只是“ 局部有所好转,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仍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不断加剧的污染,正成为河山不能承受之重。
上世纪的后40 年里,日本对外转移了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美国转移出去的高污染产业占40%左右。发达国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向世界转嫁危机,而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有类似的可能。
本世纪最初10 年是160 年来最热的10 年,全球温室气体含量今年5 月达到数百万年来的最高点。尽管人均能耗远高于我们的欧美国家没有资格对我们说三道四,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跃居世界首位的中国,内心深处的环境压力始终挥之不去。发展的权利不容剥夺,但发展的目的,不是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烫。
“美丽中国”的呼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天比一天高涨起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刚刚闭幕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掷地有声的坚定话语,传递了中华民族向污染宣战的坚强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