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资讯 |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短板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环境保护政策偏弱,难以创造强有力的市场。近些年,国家在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在唯GDP论政绩的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追求目标,导致其对于环保公共服务缺乏持续监管和切实投入,阻断了真实环保需求的释放,严重影响环保市场的稳定化和扩大化。也导致在没有稳定预期的情况下,企业无法进行持续、稳定的投入和研发,影响其创新和稳健成长的积极性。
此外,法律中对环境质量负责制的规定过于原则,导致环境质量责任制长期得不到落实;一些环境管理制度不适应需要,环境法律配套滞后,环境标准偏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环保产业在实际发展中面临着驱动力不足的现实。
环保产业碎片化发展,整体实力不强。一方面,由于水、大气、固废等环境要素的广泛性和难以可量性,另一方面,由于环境管理的地域区隔性,使得环保市场区域特性明显,无法形成全国市场。这使得产业呈现原子化的状态,环保产业纵向整合和横向专业分工及协作水平低下。环保企业缺乏大规模、高效率的集约化生产,削弱了技术创新的动力,从而影响了产业组织整体效率的提高。
民营企业实力不足,成长空间有限。近年来,依托于政府强大的支持,公有制经济体无论是在优惠政策获取,还是在融资规模和便利性方面,远远超过私有制经济体。
在环保产业中,我国目前形成了公众、政府、环保服务企业的利益—责任—服务链条(大气治理产业机理机制有所不同),即公众是需求和受益主体,政府是责任主体,环保服务企业是服务主体。由于环保公用事业的属性,对于公有制经济体有着自然的偏好。而此时私有制经济体的高效率以及基于市场的最优配置优势往往被忽略。在一定程度上,目前环保产业中的私有制经济体是在捡环保市场的边角料,成长空间难以实现质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