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科院上海分院、省科技厅联合主办,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浙江中心、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的中科院“五水共治”技术成果现场推介会在嘉兴召开。来自全省多个地市的科技、环保、水利相关部门负责人,省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代表近160人参加推介会。
2014年4月底,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科院上海分院、省科技厅、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支持推进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战略合作协议书》。《协议书》明确将在嘉兴市建设150平方公里的中科院“五水共治”示范区,立足嘉兴、服务浙江、辐射长三角,为浙江省科技治水和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服务。同年6月,15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总体布局范围确定,由南湖区东片83平方公里和秀洲区西片67平方公里组成。其中,36.88平方公里为核心区域,建设期为一年,目标为河道水体显著改善、恢复生态自净功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家庭工业污水集约化生态处理,修复受污染的土地,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施药、减控农业面源污染,初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与此同时,中科院“五水共治”示范区建设纳入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由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负责统一牵头组织和管理,并引入市场化资金和建设机制,形成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市场化建设模式。两年多来,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优先推进了中科院亚热带生态农业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所的技术成果在示范区集成和应用,并优先布局了多个重大环境治理项目和环境监测项目在示范区的核心区先行先试。这些项目包括农村养殖污水、农业废弃物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方面的治理减控技术、循环再利用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以及受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工业污泥及河道污泥的低成本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等。
据了解,伴随着中科院技术成果在嘉兴市的应用,“五水共治”成效初显。由中科院研究所承担治理的51条河道实现了综合型生态治理,不仅利用技术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物,且运用生物降解、植物沉水等多种方式让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并构建起相对稳定的系统吸纳正常程度的生活污水。从数据统计来看,51条河道水质普遍上升了一到两个级别,绝大部分达到四类水以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