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起,端楷桥自然村开始实施“低碳可持续发展新农村示范”项目,逐步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并集中处理。目前,村里垃圾日产日清,其中,餐厨垃圾可制成有机肥料,而农用薄膜、塑料等白色污染可油化成生物柴油,全都实现变废为宝。
“每家的生活垃圾不再一倒了之。”村干部陆晓骏坦言,培养村民们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可是花了不少功夫。前年,在市环保局的牵线下,中日文化经济交流协会向端楷桥无偿援助了一台餐厨垃圾处理机。大机器刚装在村里的头几天,村民们纷纷拿出剩菜剩饭,围观处理出来的红褐色有机肥料。可新鲜劲儿一过,处理机就渐渐“吃不饱”了。“骨头类的垃圾,机器不太好处理,要求先从剩菜中挑出来,实在太麻烦了。”为此,处理机几乎空机运行了一个月。
于是,每过饭点,在端楷桥村就会出现这样一幕:村干部拿着泔水桶,挨家挨户收集餐厨垃圾……近两年的坚持,让村民们慢慢习惯垃圾分类,几乎每家都专门准备放厨余的钵头,等待收集。“村民开始自觉分开汤水和剩饭,以提高处理机的干化速率。”陆晓骏乐见村民的变化,他说,现在村里又引进了一台餐厨垃圾处理机,日处理量共达15-20公斤,每月制成的有机肥料约80公斤,全部用在村里的5亩有机蔬菜试验田中。
今年年初,一台专用于处理白色污染的日本油化装置,漂洋过海来到端楷桥村,将每家每户储存成堆的废弃农用薄膜油化成高品质的生物柴油,以用作农业机械和发电机的燃料。“只要注重分类,垃圾中就能淘出金矿。”环保专家李乃成说,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最难的是提升农民环保意识,虽然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他坚信分类垃圾带来的循环效益将日益突显。